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,传统的杂粮加工方式逐渐向新型、高效、多样化的方向转变。新型加工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保留杂粮的营养成分,还能开发出各种新颖的杂粮产品,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。
超高压加工技术
超高压加工是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,将食品物料置于 100MPa 以上的高压环境中处理一定时间。这种技术能够使杂粮中的蛋白质、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发生变性和糊化,同时不破坏热敏性营养成分。例如,在加工杂粮果酱时,采用超高压处理,可使果酱中的杂粮颗粒破碎,释放出更多的营养成分,同时保持果酱的色泽、风味和微生物稳定性。超高压处理还能钝化杂粮中的酶活性,延长产品保质期。
微波加工技术
微波具有加热速度快、加热均匀、选择性加热等特点。在杂粮加工中,可用于干燥、杀菌、膨化等。例如,利用微波干燥技术处理杂粮,能够快速去除水分,且干燥后的杂粮品质好,营养成分损失少。在微波膨化过程中,微波的快速加热使杂粮内部水分瞬间汽化,形成压力导致杂粮膨胀,从而获得口感酥脆的膨化产品。与传统油炸膨化相比,微波膨化不含油脂,更加健康。
膜分离技术
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,对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。在杂粮加工中,可用于分离和浓缩杂粮中的功能性成分。例如,采用超滤膜可分离出杂粮蛋白,纳滤膜可浓缩杂粮中的多糖等成分。膜分离技术操作条件温和,能有效避免热敏性成分的损失,提高产品纯度。
杂粮即食食品
利用超高压和微波加工技术,开发出各种即食杂粮产品。如超高压处理的杂粮软罐头,将煮熟的杂粮与适量的调味料封装在软包装中,经过超高压杀菌处理,产品无需冷藏,开袋即食,方便携带。微波膨化的杂粮脆片,以多种杂粮为原料,经过微波膨化制成,口感酥脆,可作为休闲食品。这些即食产品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快节奏生活的需求。
杂粮功能性饮品
借助膜分离技术和超高压加工技术,开发杂粮功能性饮品。通过膜分离技术提取和浓缩杂粮中的功能性成分,如黄酮类化合物、多糖等,然后与其他天然成分复配,采用超高压处理进行杀菌和稳定化,制成具有抗氧化、调节肠道功能等保健功能的饮品。例如,以荞麦为原料,提取其中的芦丁等成分,制成的荞麦保健饮料,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。
杂粮改性食品原料
利用新型加工技术对杂粮进行改性,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食品原料。通过超高压处理使杂粮淀粉发生改性,其糊化温度、黏度等性质发生改变,可用于制作特殊质地的食品,如用于烘焙食品中,能改善面包的口感和保鲜期。膜分离技术生产的高纯度杂粮蛋白,可作为优质的食品添加剂,用于开发高蛋白食品。
成本问题
新型加工技术的设备投资较大,导致加工成本较高。对策是通过技术研发和设备改进,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,降低单位产品的设备折旧成本。同时,随着技术的推广应用,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将降低设备价格,从而降低加工成本。
技术标准不完善
目前部分新型加工技术在杂粮加工领域的技术标准尚不健全。应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,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体系,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杂粮新型加工技术为杂粮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通过超高压、微波、膜分离等技术的应用,开发出的新型杂粮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,还提高了杂粮的附加值。虽然面临一些挑战,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完善,新型加工技术将在杂粮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推动杂粮产业的升级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