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使竞技互联网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行业新闻 >> 杂粮高效种植技术要点
详细内容

杂粮高效种植技术要点

一、引言

杂粮通常指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,包括高粱、谷子、荞麦、燕麦、绿豆、小豆等。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,如富含膳食纤维、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,而且在适应干旱、贫瘠等特殊环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,杂粮市场需求日益增长。掌握高效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杂粮产量和品质,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。

二、杂粮品种选择

  1. 因地制宜选种

不同的杂粮品种对气候、土壤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同。例如,在干旱半干旱地区,耐旱性强的谷子、糜子等品种较为适宜。以西北地区为例,这里降水稀少,选择耐旱的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,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,保证产量稳定。而在土壤肥力较高、气候相对湿润的地区,可以考虑种植产量较高的高粱品种,如辽杂系列高粱,其在良好的水肥条件下能发挥出较大的增产潜力。
  1. 依据市场需求选种

市场需求是决定种植品种的重要因素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,一些具有特殊营养价值的杂粮品种备受青睐。例如,苦荞富含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,具有降血脂、降血糖等功效,市场前景广阔。种植户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,选择种植苦荞品种,如黑丰 1 号等,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。同时,彩色小麦、富硒小米等功能性杂粮品种也逐渐受到市场欢迎,种植户可结合市场导向合理选择。

三、土壤管理

  1. 土壤改良

大部分杂粮对土壤适应性较强,但为了实现高产优质,仍需对土壤进行适当改良。对于酸性土壤,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来调节土壤酸碱度,一般每亩施用量为 50 - 100 公斤,具体用量根据土壤酸度测定结果而定。在碱性土壤中,可增施有机肥,如农家肥、绿肥等,改善土壤结构,降低土壤碱性。此外,对于贫瘠的土壤,可采用深耕深松的方式,打破犁底层,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,促进根系生长。深耕深度一般在 25 - 30 厘米。
  1. 合理轮作

轮作是保持土壤肥力、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。例如,高粱与大豆轮作,大豆具有固氮作用,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,为后续种植的高粱提供充足的养分。绿豆与玉米轮作,绿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,同时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。一般轮作周期为 2 - 3 年,根据不同杂粮品种和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轮作顺序。

四、播种技术

  1. 播种时间

适时播种是保证杂粮出苗整齐、生长良好的关键。一般来说,春播杂粮在土壤温度稳定通过 10 - 12℃时即可播种。例如,谷子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;高粱在 5 厘米地温稳定在 12℃以上时播种,大约在 5 月上旬。夏播杂粮则要抢时早播,以充分利用夏季的光热资源。如夏播绿豆,应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,一般在 6 月中旬左右。
  1. 播种方法

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、穴播和撒播。条播有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,如谷子、高粱等多采用条播。播种时,行距一般为 30 - 50 厘米,播种深度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,一般为 3 - 5 厘米。穴播适用于一些大粒种子的杂粮,如小豆、豇豆等,每穴播种 2 - 3 粒种子,穴距 20 - 30 厘米。撒播一般用于一些小粒种子且种植面积较大的情况,但撒播后田间管理相对困难,种子分布不均匀,容易造成缺苗断垄。

五、田间管理

  1. 间苗定苗

当杂粮幼苗长出 3 - 5 片真叶时,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。间苗的目的是去除弱苗、病苗,保证幼苗分布均匀,合理利用养分和空间。定苗时,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。例如,一般谷子每亩留苗 3 - 5 万株,高粱每亩留苗 8000 - 12000 株。通过合理的间苗定苗,能够培育壮苗,为高产打下基础。
  1. 中耕除草

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,提高土壤通气性,促进根系生长,同时还能去除杂草,减少杂草与杂粮争夺养分、水分和光照。在杂粮生长前期,一般进行 2 - 3 次中耕。第一次中耕在幼苗出土后,结合间苗进行,深度较浅,一般为 3 - 5 厘米;第二次中耕在拔节期,深度可适当加深至 10 - 15 厘米;第三次中耕在封垄前,深度不宜过深,以免损伤根系。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。化学除草时,要根据杂粮品种和杂草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剂,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,避免产生药害。

六、病虫害防治

  1. 病害防治

杂粮常见的病害有高粱黑穗病、谷子白发病、荞麦立枯病等。对于病害的防治,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。首先,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。例如,在高粱种植中,选择抗黑穗病的品种,如晋杂 12 号等。其次,加强田间管理,合理密植,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,降低田间湿度,减少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。此外,还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预防。如用 50%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0.3% - 0.5% 拌种,可有效预防多种杂粮病害。在病害发生初期,要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,如用 70%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- 1000 倍液喷雾防治荞麦立枯病。
  1. 虫害防治

杂粮虫害主要有蚜虫、玉米螟、绿豆象等。物理防治方法可以采用灯光诱捕、糖醋液诱杀等。例如,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捕玉米螟成虫,利用糖醋液(糖:醋:酒:水 = 3:4:1:2)诱杀蚜虫。生物防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,如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,每亩释放 1 - 2 万头,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。化学防治要选择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,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。如用 10%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- 2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。

七、结论

杂粮高效种植技术涉及品种选择、土壤管理、播种、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。只有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,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管理,才能提高杂粮的产量和品质,满足市场对杂粮的需求,促进杂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推广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,为杂粮产业注入新的活力。


07778885314

客服服务热选:

张董:17607876867     19151441313

07775813191

周一至周五(9:00-18:00)

公司地址: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英雄村委会水车村广西良秀实业有限公司

企业邮箱:tianshijingji@163.com

邮政编码:12345678

技术支持: 网站建设 | 管理登录
seo seo